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暑假来了,在家试试游学吧。

母婴育儿 2024-06-07 浏览(337) 评论(0)
- N +

随着暑假的临近,许多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准备学习了。感受中轴线的历史,重温冬奥会的魅力,探索科学的奥秘...北京的文物古迹、风景名胜和科普场馆星罗棋布,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。你不需要走很远的路,也不需要花很多钱,所以你可以在家门口开始一场卓有成效的研究之旅。

不久前,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、市委网信办主办的“连线护士2024”主题网络活动启动,发布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研学路线。记者体验了三条热门线路,倾听了家长和孩子在调研中的“收获”和“希望”。

在中轴线上感受古都之美

路线:阅读中轴线的历史文化。

钟鼓楼文化广场→龙福文创园→三里河公园→颜料堂→永定门。

它贯穿老城南北,跨越历史长河。北京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,南至永定门,展现了北京独特的宏伟秩序。如今,北京的中轴线也被视为研究的“宝藏路线”。

“这里是永定门,左边是先农坛,右边是天坛……”上午10点钟,赵先生站在永定门下,向他的儿子唐都讲述了永定门的位置和历史。还在上幼儿园的糖豆早就知道北京的中轴线。“孩子们虽然年龄小,但经常看中轴线上的绘本,很有意思。”

在永定门城楼下,赵先生夫妇给儿子糖豆讲解永定门的历史在永定门下,赵氏夫妇向儿子糖豆讲解永定门的历史。赵先生提到他一直喜欢历史。他在大学的时候走过北京的中轴线,这次他要带着糖豆一起走。“即使有他的研究。我希望他也能对书中看到的知识有现实的理解。”

节假日,像这样沿着北京中轴线散步的孩子还有很多。他们从《西游记》中的永定门出发,感受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和万千气象。

下午5点,一群20多名学生来到钟鼓楼广场。“从早上9点多到现在,我觉得收获满满。”小学生们打开课题组早上分发的资料,边看边回忆这一天所经过的要点。

下午5点,一组包含二十多位学生的研学团走到了钟鼓楼广场。下午5点,一群20多名学生来到钟鼓楼广场。与课题组的“批量教学”不同,四年级学生宣萱的研学之旅是她自己“独家定制”的。“看完《最美中轴线》这个节目,我还想再去一次。”宣介绍说,当他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,他会在网上查看更详细的信息。“例如,北京的九谭和八庙在实地参观后印象更加深刻。“

随着城市的发展,北京中轴线的外围不断完善,研究地点也越来越多样化。龙符文创园已变身为艺术展览、文化创意市场,一股文艺之风正围绕四合院风貌区绽放;三里河公园近年来进行了改造,河水潺潺,树木摇曳,悠久的历史文脉正在展开。在颜料厅内,将有中国传统戏曲和民乐的延续,让孩子们“穿越”时光空,品味历史文化之声。

父母有“希望”:

还不如线下多介绍。

刘先生发现,在永定门城楼的招牌上,关于北京中轴线只有一句话,扫码后有两段文字材料。“这种扫码‘多读’现在很流行,但对老人和孩子不太友好。”

“在很多周边居民眼里,这里主要是一个休闲公园。”刘先生认为,永定门和北京中轴线有着深厚的内涵,希望多介绍它们,让历史知识融入居民生活。

在工业场所重温冬奥会的魅力

路线:冰与火之交的百年奥运

北京冬奥公园→新首钢大桥→首钢公园冰雪池→3号高炉

在首钢园区,充满工业气息的高炉、冷却塔、老厂房无声诉说着机器轰鸣的往事。如今,这些工业遗存已变身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地标,也成为冬奥记忆的载体。

站在3号高炉40米的观景台上,李先生和6岁的女儿朵朵听着讲解员的讲解,了解首钢的发展历程。“它以前是用来冷却的……”指着不远处的秀池,我明白了前世的美丽风景。

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旁边,一位儿童正在阅读文字介绍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旁边,一个孩子正在阅读文字介绍,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园区,工业建筑的宏伟壮观尽收眼底。向南望去,蓝天白云下,首钢滑雪大跳台清晰可见。优雅的造型与工业遗存完美融合,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。在群鸣湖畔,首钢滑雪大跳台格外耀眼。在大平台后面的冷却塔上,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依然醒目。一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来近距离欣赏这一独特景观。

“非常令人震惊!站在大平台旁边,我知道它有多大。很难想象,运动员们要训练得多辛苦才能完美着陆。”10岁的硕硕看着大平台兴奋地说,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每天都在电视机前“追”比赛。现在他仍然很亲切地看到冬奥会的元素,并能从中获得灵感。

距离北京冬奥公园不远处,也有冬奥元素。从2号门走进公园,几步之内就能看到冰墩和融雪的雕塑。园内不仅有冬奥景观,还有图文并茂的冰雪等科普运动项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园区部分区域暂时封闭,您需要关注其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拨打园区电话进行咨询投诉。

父母有“希望”:

二维码实用且易于使用

走在首钢园区内,徐女士发现很多指示牌上都印有二维码,但扫码有什么用,却没有写清楚,有些二维码也无法扫描。

在园区内,很多二维码周围,只写着“扫码二维码”和“扫码识别”,或者根本没有文字。扫码显示,部分二维码指向微信官方账号——首钢园区的一个微信,部分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进入小程序,部分二维码无法成功扫描。此外,扫描“园区导览图”二维码后,一张2022年9月30日发布的“首钢园区攻略图”被打开。本文介绍的一个“近期展览”已经闭馆一年多了。

在科普场馆触摸科技之光

路线:探索科学奥秘之旅

北京科学中心→北京汽车博物馆→光学科技馆→民航博物馆→索尼探索博物馆→中国电信博物馆→中国国家电影博物馆。

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科技企业等场所遍布北京,触手可及的科普资源为热爱科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土壤。

6月1日下午,北京科学中心举办的“科学生日会”如期而至。本月即将过9岁生日的鲍晓也参加了这个有趣的活动。听讲座、找植物,从室内到室外,他玩得不亦乐乎,感受着科学的奇妙。

在北京科学中心,家长和孩子体验互动展项在北京科学中心,亲子互动展鲍晓是北京科学中心的常客,经常参加周末举办的主题活动。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,他还愿意利用博物馆的展览来探索自己的陈来。“我最喜欢的是可以用手操作的装置。“

展厅内,一系列互动展览让科学原理直观易懂,孩子们亲身体验,脸上洋溢着发现新知的喜悦。

在北京科学中心,家长和孩子体验互动展项。在北京科学中心,家长和孩子体验互动展览。走到2号馆二楼,7岁的沫沫一头扎进“细胞世界”,东张西望,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在这个半球形装置中,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,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探索细胞货运的奥秘。沫沫的妈妈赖女士介绍,当天上午他们在儿童乐园玩了半天。“那边适合孩子的展览比较多,就是要单独抢票,不太好。”

当一些孩子聚集在科技展厅时,一些人将注意力转向相对较小的行业博物馆和主题博物馆。

“我学过摩尔斯电码,所以我用这台机器发电报。““看这个手机,我爸妈跟我说的。”...在中国电信博物馆,通信设备讲述着人类通信方式的演变,引发了孩子们对通信技术的好奇。

安女士和夫妻带着二年级的儿子一起来看展览。一家三口站在展品前仔细研究,或轻声谈论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。

“以前带孩子去科技馆、北京科技中心、各大博物馆参观,但都太‘从众’了。”安女士介绍,自从孩子上了初中,她就开始刻意去查相对较小的博物馆。“一般人不会太多,这样孩子们才能认真沉浸在展览中。我们发现,这样去购物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识。”

父母有“希望”:

希望停车场可以灵活开放。

“这里哪里都好,就是停车太难了。”张女士说,她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北京科学中心。没想到场地不小,却停不下来,只好停在两三公里外。对此,工作人员表示,内部停车场不对观众开放。“附近的地铁站和公交站都很近。建议乘坐地铁或公交。”

在中国电信博物馆,陈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。在询问了门口的保安后,我得知观众不能在博物馆内停放车辆。“电信博物馆只在周六、周日对个人游客开放,希望能更灵活地提供服务。”

这些路线等着你去体验。

启智润心运河游

北京艺术中心→北京市图书馆→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都博物馆东馆)→北京(通州)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→城市绿心森林公园→大运河森林公园→宋庄美术馆→上上国际美术馆→声音美术馆。

让红色法治代代相传

和平书店→卢沟桥→卢沟桥历史博物馆→中国人民抗日战争。

追求历史匠心和传承

北京葫芦艺术庄园→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→北京梁山搪瓷厂→河北村民俗文化体验园→顺义区文化馆。
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:向

流程编辑:u028

标签: